《帛书老子》原文及释义

《帛书老子》与传世的《道德经》内容基本相同,但在文字、章节次序、句序等方面存在差异,且帛书本是“德经”在前,“道经”在后,被称为《德道经》。以下是《帛书老子》部分原文及释义:

德经

- 原文: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。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,而无以为也。上仁为之,而无以为也。上义为之,而有以为也。上礼为之,而莫之应也,则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,忠信之薄也,而乱之首也。前识者,道之华也,而愚之首也。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而不居其薄,居其实,而不居其华。故去彼取此。

- 释义:真正高尚的德不刻意彰显德性,所以才有德;次等的德执着于不失德,反而失去德。上德之人顺应自然、无所图谋,上仁之人主动作为但不求回报,上义之人有所作为且带有目的,上礼之人强行推行却无人响应,便拉扯强迫他人。所以,社会丧失道才强调德,丧失德才提倡仁,丧失仁才追求义,丧失义才依赖礼。礼是忠信淡薄的开端,混乱的起点;表面的聪明只是道的浮华,愚昧的开端。因此,大丈夫应扎根于敦厚实在,而非浅薄虚华,舍弃浮华形式,选择本质。

道经

- 原文: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;有名,万物之母。常无欲,以观其妙;常有欲,以观其徼。此两者同出而异名,同谓之玄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- 释义:可以用言语表达的道理,不是永恒不变的真理。可以用名字命名的事物,不是永恒不变的名字。无名是天地万物的开端;有名是万物的本源。保持无欲的状态,可以领悟其中的奥妙;保持有欲的状态,可以领悟其中的边界。这两者同源但名称不同,都被称为玄妙。玄妙再深入一步,就是通向众多奇妙境界的大门。

分享智慧,传播正能量。感谢大家阅读和欣赏!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