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20年,民国著名语言学家、文学家刘半农发表了一首现代诗,并在诗中首次使用了他发明的一个字。
没想到,就因为这一个字,导致刘半农被全国女性追着骂了好几年。时至今日,这个字已经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每个人都在使用。
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呢?为何一个字会招来全国女性的谩骂?
刘半农出生于江苏江阴一个知识分子家庭,家道中落后,一家人的生活十分清贫。在刘半农童年的记忆里,父亲的书房里总是摆着大量的古籍,母亲的厨房里却总是空空如也,家中的米缸从未满过。
为了改变家中贫困的现状,刘半农读书非常用功,考上了常州府中学堂,毕业后回到老家,当了一名小学老师。
在当年,小学老师算是非常不错的工作了,待遇高也体面,刘半农似乎天生就不是安分守己的人,辛亥革命爆发后,他参加了革命军,亲眼见到了军队的混乱和不堪,一怒之下辞去官职,去上海开明剧社当了编辑。
1917年,刘半农在陈独秀、李大钊等人创办的《新青年》上发表了一篇《我之文学改良》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。北大校长蔡元培看过这篇文章后,非常欣赏刘半农的文笔和精神,破格将他招入北大,成为了北大预科国文的教授。
接下来的几年中宏,刘半农和陈独秀等人一起,通过《新青年》唤醒中国青年,以笔为剑,寻求救国图存的真理。
1920年是刘半农人生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,他去了欧洲深造,先后在英国、法国等国的著名大学留学,取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的学位。
从法国回来后,刘半农发表了那篇震惊世人的《教我如何不想她》,在这首现代诗中,刘半农率先使用了“她”这个字。
在国外深造的这些年,刘半农意识到西方国家都会用不同的单词来区别“他”和“她”,男性和女性都有独立的代称,但是在中国文学中,一个“他”字便可以统称男女。
在翻译外国名著的过程中,这给翻译者带来了很大的麻烦,为了区分,大家只能用“那女的”或者是“女人”来代称,不仅阅读起来不通顺,对女性也不够尊重,所以刘半农也发明了这个“她”字。
没想到,这一个字竟然让刘半农招来全国女性的谩骂,因为一些带有恶劣含义的汉字也都是“女”字旁,比如“妖”、“奸”、“嫖”等,如今这个“她”字也带了“女”字旁,思想觉醒的新女性们一致认为“她”字的含义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
一些满清遗老也加入了批判刘半农的队伍中,他们认为刘半农不过取得了外国的博士学位,就敢数典忘祖,胡乱改造汉字,实在是太过狂妄了。
刘半农也曾公开为自己辩解,鲁迅、叶圣陶等文学家为了支持刘半农,也在文学作品中大批量地使用了“她”,向世人证明刘半农发明“她”字的必要性,即便如此,刘半农还是被骂了好几年。
到了今天,“她”字已经走入日常生活,成为每个人每天都要使用的汉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