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结节无非就是体内的痰湿排不出去导致结节的滋生。
一说到湿,首先想到脾湿多一些,其实脾湿是最浅层的湿,是刚开始生成的湿。有人调脾胃发现湿气去不掉,这时候就说明,你身体的湿气时间有点久了,已经到达了肾。而久湿才会生结节,所以多数的结节,健脾祛湿压根就不管用的。
图片
那应该怎么去肾中湿呢?
补肾阳。肾中有肾阳,有命门之火,管全身的水液代谢,当肾阳被湿气耗损。
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肾中有湿?首先湿气产生湿因为气化功能和代谢水液的功能失常。最明显的肾中湿就是尿频,喝完水就想上厕所,喝多少尿多少。或者是稍微喝点水,身体就水肿,尤其是下午和晚上更明显,腿上会一按一个坑。早上起来面部浮肿或者满面油光。
这些表现说明是肾阳蒸腾的能力不够,没有办法把喝进去的水气化成津液,所以无法给吸收而直接排出体外了。这样身体内的津液不足,就会产生四肢冰冷,畏寒怕冷,微软无力。
图片
另一方面,身体其他脏腑代谢的水分,进入了肾脏,肾阳推不动,无法正常的排出去,就存留在了体内没形成痰湿和水肿,聚集在身体的各个地方。
如果这些痰湿向上走,会咳嗽有痰,会流鼻涕,如果痰湿多就可能出现肺结节,甲状腺结节。有的流到心,就会心悸,胸闷,甚至做检查都查不出来问题。
肾阳不足的人还会便溏,因为脾胃的湿气代谢不出去,运化功能差就容易腹泻,腹胀,消化不良。
图片
再看这个人的舌苔,齿痕特别重,舌苔大而白,湿漉漉的,是一个明显的阳虚水泛。那么这个时候补肾阳是一方面,最主要要先把身体里面的水给排出来。
看起来很复杂,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,张仲景就已经给出了解决肾中湿的方法了,我也经常用来治疗临床上的各种因湿气重而引起的结节,囊肿,肌瘤等问题。
图片
图片
我前段时间刚看过一个此类型的结节患者,夏天不觉得热但是经常汗流浃背,大便不成形,肺部有结节,头发比较油,每天感觉困乏无力。
开方:附子,桂枝,白术,生姜,茯苓,猪苓,泽泻,芍药
我先用附子和桂枝入肾精,点燃命门之火,帮助水湿的蒸腾气化。生姜用来辅助,白术入中焦,可健脾。茯苓,猪苓,泽泻,三味药强力祛湿利水。而芍药是一个点睛之笔,因为前方几味药补阳又利水,很容易伤阴,芍药可利水补阴,平衡整方。
14剂下去基本肾中湿已散,命门火已点燃,患者身上的大部分症状均好转,下一步调方,转为强力化痰散结,结节就很容易被攻破了。
我很多的治疗方法都不是一上来就散结,很容易伤本,不是血亡就是阳亡。我的治疗思路是,恢复身体原本的能力后,再去攻破困难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